EMR(电子病历系统)是医院 “数字中枢”,关联诊疗、护理、结算等全流程,故障会拖慢就医效率、影响诊疗安全。据调研,全国26.51%的三甲医院曾遭遇EMR核心系统30分钟以上故障。
EMR 故障核心难点在于 “链路长、环节多”,需对接 HIS、LIS、PACS、医保等多平台,任一环节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依赖 “分段排查”的运维方式,不仅平均故障定位需40分钟以上,还易遗漏跨环节问题。
科来从 “数据链路” 根源切入,为 EMR 运维提供 “全周期、精准化、主动式” 保障方案。
某省级三甲医院EMR系统运维案例
某三甲医院门诊高峰时段,频发医生开方后药房未及时收到处方信息,导致患者取药等待时间延长,影响患者取药、药房发药。科来在核心交换机和服务器汇聚处部署探针,抓取EMR服务器、EMR数据库、药剂管理系统等关键节点数据。回溯高峰时段数据后发现问题:EMR服务器与药剂管理系统在传输数据时出现高延时,进一步分析其核心原因,是医护工作站及其他相关终端与EMR数据库的长连接无法释放,累计导致EMR数据库负载过高。
科来将故障根因反馈医院信息科后,运维人员针对终端会话释放机制进行优化后问题解决,同时调整EMR数据库架构及负载策略,以避免同类型故障再次发生。
科来全流量分析的核心价值是把 EMR 全链路的 “数据流动轨迹” 抓全、看透、用活,从“被动救火”转向“主动预防”,覆盖“隐患预警 – 故障定位 – 性能优化 – 事后复盘”全流程。
科来全流量分析赋能EMR运维4大关键动作
1. 全链路流量采集:把 EMR “数据血管” 全看清
科来产品覆盖 “终端 – 网络 – 应用 – 数据库 – 第三方系统” 全节点,在核心交换机、服务器接入端口、关键终端部署探针,抓取医疗专用协议全量数据包;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,安全存储全量流量数据支持事后回溯。
2. 故障精准溯源:从 “盲猜” 到 “10 分钟定位”
通过科来对“网络、应用、交易”三层实现 10 分钟定位,终端到应用层可定位工作站流量、判断卡顿原因,应用到协议层能深度解析医疗专用协议、排查传输失败问题,协议到数据库层可关联交互流量、定位慢查询语句。
3. 性能瓶颈预警:提前发现 “隐形故障”
科来可基于 7-14 天正常流量数据建立 EMR 各环节性能基线,实时监控性能偏离情况,偏离基线 15% 以上自动告警,还能结合历史数据预判问题蔓延趋势。
4. 事后复盘优化:避免 “同样故障再发生”
科来通过调取故障时段全量流量数据,按时间线还原完整链路、分析故障蔓延路径,生成如“优化负载均衡策略”、“在急诊链路部署冗余网络”的针对性优化建议,并纳入EMR运维的 “防御清单”,避免同类故障再次发生。
用户价值:让EMR运维从被动变主动
通过科来网络全流量分析,三甲医院的 EMR 运维可实现三大转变:
✓ 故障处置时间缩短 :从传统的 “40 分钟定位” 到 “10 分钟定位”,尤其急诊场景,为抢救争取关键时间;
✓ 性能故障发生率降低:提前预警性能瓶颈,避免 “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”;
✓ 跨系统集成稳定性提升:精准监控多系统衔接链路,解决 “接口不兼容、数据不同步” 等顽疾。
EMR的稳定运行,是保障医疗服务效率与患者安全的关键。科来网络全流量分析,通过 “抓全数据、看透链路、提前预警、精准定位”,为EMR运维打造了 “全周期保障体系”, 不仅能快速解决已发生的故障,更能提前预防潜在风险,让医生专注诊疗,让患者减少等待,真正发挥电子病历的价值。